国家标准网
ICS65.150 CCSB51DB4409 茂名市地方标准 DB4409/T30—2022 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shrimpintensiveculturewithzero-water exchangeinpond 2022-12-26发布 2023-01-01实施 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9/T30—2022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冠利达海洋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煜成、徐武杰、余招龙、杨贤庆、徐煜、马海霞、文国樑、苏浩昌、胡晓娟、 孙志伟、李奕雯、王才志。 DB4409/T30—2022 1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实施的场地选择、配套设施、养殖技术流程、尾水处 理与排放、底泥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茂名市辖区海水或咸淡水的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对虾淡化养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36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T525 有机肥料 NY/T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NY/T5361 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2002 对虾配合饲料 SC/T2075 中国对虾繁育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零换水 zero-waterexchange 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不对池塘外排放养殖池水,仅按需添加养殖用水,以补充蒸发、渗漏等损 失的水体。 3.2 生物絮团 biofloc 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通过人工调节水体碳、氮等营养物质以及添加有益微生物菌剂,同时提供 充足的溶解氧和良好的水动力条件,促进水体中有益的细菌和微藻等微生物大量生长,使之与水中有机 颗粒物等絮凝在一起形成悬浮的集合体。 3.3 DB4409/T30—2022 2生物絮团沉降量 bioflocsettlingvolume 养殖池中取水面以下30 cm的养殖水体1000 mL,于英霍夫锥形管中静置沉淀30 min后测得每升养殖 水体中含有的絮团体积。 4场地选择 4.1池塘位置 池塘宜建在海水或咸淡水水源充足,交通及电力便利之处。环境应符合 NY/T5361和 NY5362的规 定。 4.2池塘建设 4.2.1池塘底质应为泥质或砂质底。砂质和酸性土壤地区的养殖池底和池壁应铺覆防渗土工膜。 4.2.2单个池塘的面积500 m2~3000 m2为宜,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5 cm。 4.3水质要求 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T5361和 NY5362的规定。 5配套设施 5.1进排水系统 应修建独立的进、排水渠道。 5.2蓄水池 蓄水池应兼有蓄水、沉淀、过滤以及消毒作用,通过潮汐自然纳水或水泵机械提水。池内进、出水 口处可置过滤网或砂石过滤装置。使用漂白粉、强氯精或氧化钙对蓄水池水体进行消毒,消毒剂使用应 符合 NY5071的规定。 5.3水动力及增氧系统 5.3.1单个池塘面积大于1000 m2的中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使用水车增氧机推水,同时使用罗茨鼓风机 连通池底微孔增氧管增氧,每m2养殖水面配置的总功率为0.75 w~5 w。 5.3.2单个池塘面积小于1000 m2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使用射流式增氧机推水,同时用罗茨鼓风机 连通池底微孔增氧管增氧,每m2养殖水面配置的总功率为5 w~15 w。 5.3.3养殖水体应持续流动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应大于4 mg/L。 5.4颗粒物去除系统 养殖池塘外配置颗粒物去除系统,使用沉淀池、过滤池、蛋白分离器等固液分离设施,每升养殖水 体中的生物絮团沉降量应不超过10 mL。 6养殖技术流程 6.1养殖水体准备 DB4409/T30—2022 3将蓄水池中消毒后的养殖备用水注入清理干净的养殖池。水体盐度5‰~35‰,水温22 ℃~34 ℃, pH 7.0~pH 8.5,总碱度大于90 mg/L。 6.2生物絮团培养 当水温高于22 ℃时,在虾苗放养前7 d~10 d,每d向养殖池中添加1 mg/L~5 mg/L的发酵有机碳源 (米糠、玉米粉),并在水体中添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胞杆菌、乳酸菌微生物菌剂,单一或复合 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103 cfu/mL~104 cfu/mL。 6.3虾苗选择 应从有资质的苗种生产单位选购不携带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病原的无特定病原(SPF)的优 质健康对虾虾苗,虾苗的平均体长0.8 cm以上,活力好,体表干净,肌肉透明,肠道饱满,逆水游泳能 力强。 6.4虾苗放养 中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凡纳滨对虾虾苗的放养密度控制在75尾/m2~150尾/m2;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池,放苗密度控制在150尾/m2~600尾/m2。斑节对虾养殖参照上述放苗密度降低20%~50%。 6.5饲料投喂 6.5.1配合饲料应符合 SC/T2002的规定。 6.5.2虾苗放养当d即可投喂幼虾配合饲料,首次日投喂量为虾苗总质量的15%~20%,养殖1 d~ 21 d期间,以前一日投喂饲料量的1.1倍~1.3倍进行投喂。 6.5.3养殖22 d~100 d期间,根据饲料投喂观察网中的饲料剩余情况调整每日的饲料投喂量。每次投 喂饲料1 h~1.5 h后检查饲料观察网,以摄食完全无残余饲料为宜。 6.5.4养殖过程中依据对虾个体大小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饲料,日常应做到定时、适量投喂。每d投 喂3次~5次,上午投喂量占当日总投喂量的30 %,中午为40%,傍晚为30%。 6.6水质监测与管理 6.6.1养殖过程不换水,蒸发损失的水量以蓄水池中消毒备用的海水、咸淡水补充。 6.6.2每1 d~2 d测定水体的盐度、水温、溶解氧、pH值,每5 d~7 d测定水体的总碱度、氨氮、亚 硝酸盐氮、生物絮团沉降量。 6.6.3放苗养殖1 d~15 d时,每d在养殖水体中全池泼洒有机碳源(红糖或糖蜜)一次,施用量为当 日饲料投喂重量的20%~50%。每2 d~4 d添加硝化菌菌剂,并配合使用光合细菌、芽胞杆菌和乳 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剂,以养殖水体菌浓度计算单一或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103  cfu/mL~104 cfu/mL,反复施用3次~4次。 6.6.4养殖16 d~100 d时,当水体形成以硝化菌群为优势的生物絮团时,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 均低于0.5 mg/L,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有机碳源,每3 d~5 d维持添加硝化菌菌剂,以养殖水体菌浓度 计算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103 cfu/mL~104 cfu/mL。 6.6.5养殖40 d后,当每升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沉降量超过10 mL时,每7 d~15 d运行一次颗粒物去 除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富余的生物絮团,每升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沉降量保持在小于10 mL。

pdf文档 DB4409-T 30-2022 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茂名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9-T 30-2022 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1 页 DB4409-T 30-2022 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2 页 DB4409-T 30-2022 对虾池塘零换水集约化养殖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3-04 11:18: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