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01177.3 (22)申请日 2022.07.28 (71)申请人 同济大学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 浦区四平路1239号 (72)发明人 汪世龙 王虹 静国欣 牛金童 李有元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98 专利代理师 李凯利 (51)Int.Cl. A61K 41/00(2020.01) A61K 47/52(2017.01) A61K 47/69(2017.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5/04(2006.01)B82Y 5/00(2011.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的 方法及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首先制备具有表面阳离子特性的纳 米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作为载体, 进一步将光 敏剂酞菁锌(Z nPc)装载于LDH 得到LDH@Z nPc纳米 复合体。 本发 明提供的纳米复合体在光动力治疗 肿瘤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靶向线粒体引起粒体氧 化应激, 另 一方面介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 共同 提高免疫原导肿瘤细胞 发生焦亡, 对原发肿瘤发 挥光动力治疗作用的同时, 产生的光免疫效应有 效抑制远端肿瘤生长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5381942 A 2022.11.25 CN 115381942 A 1.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复合体由表面阳离 子特性的层状双氢 氧化物纳米材 料和光敏剂酞菁锌制备, 粒径为5 0nm~2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LDH为正 六边形, 由三 价金属阳离 子、 二价金属阳离 子和层间阴离 子组成。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在以下任意制剂中的应 用: 1)线粒体靶向制剂; 2)细胞焦亡诱 导制剂; 3)抗肿瘤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抗肿瘤制剂包括肿瘤光动力治疗制 剂, 所述肿瘤光动力治疗制剂为: 具有线粒体靶向作用, 可在特定光照下, 引起肿瘤细胞线 粒体氧化应激以及肿瘤 细胞焦亡。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特定光照为红外光。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肿瘤包括皮肤癌、 前列腺癌、 口腔鳞 癌、 宫颈癌、 肺癌、 肝癌、 胃癌、 乳腺癌、 结肠癌、 膀胱癌及食道癌。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制剂的有效浓度为 不小于5ng/ml。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制剂为注射剂。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光敏剂ZnPc溶于有机溶 液中, 超声溶解; S2、 将LDH分散 于与步骤S1相同的有机溶 液中, 超声分散; S3、 将步骤S1的ZnPc溶 液与步骤S2的LDH分散液混合, 并调节pH 至8~9, 搅拌一定时间; S4、 将步骤S3的混合液离心收集、 洗涤, 即得纳米复合体。 10.如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液包括二甲基亚砜、 二 甲基酰胺或N ‑甲基吡咯烷酮。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81942 A 2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的方 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 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 临床诊断原发肿瘤中约 50%的患者已产生远端转移, 肿瘤细胞増长快、 易变异, 容易产生多药耐药, 从而导致化疗 失败。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 T)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 方法, 具有高效、 微创等显著优势, 一直备 受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美国FDA于1997年将光动力学治疗列为肿瘤 治疗基本方法; 2003年中国NMPA批准光动力学治疗进入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光激活装置、 光敏药物的不断进步, 瘤内注 射光敏剂后, 采用光纤将激光聚焦在肿瘤部位, 从而增加深部 靶区光剂量、 降低非靶区光细胞毒性。 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光动力治疗后, 肿瘤细胞可以 发生免疫原性死亡, 但基于光动力治疗诱导的免疫效应非常有限, 不足以应对肿瘤的转移 和复发。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细胞孔洞形 成, 引起细肿瘤细胞肿胀破裂, 释放出大量细胞炎性内容物, 能有效提高肿瘤细胞免疫原 性 死亡的能力。 [0003]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酞菁类化合物及 其衍生物在近红外 区有强吸收, 是目前具有潜在前景的一类光敏剂 。 其中酞菁锌(ZnPc)化学合成和纯化简单、 价格低廉, ZnPc的脂质体制剂CGP55847由诺华公司开发并进行了I/II期人体临床试验, 表 明ZnPc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临床候选光敏剂。 然而, 由于ZnPc分子间严重的π ‑π堆积作用, CGP55847在生物介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聚集性, 阻碍了ZnPc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 此外, 大 量研究表明, 经亲水基改性的ZnP c衍生物, 不仅合 成与纯化难度大, 而且水溶性也未得到彻 底改善, 极大限制了ZnPc的临床应用。 [0004]近年来, 得益于纳 米材料的快速 发展, 光敏剂纳 米化递药策略的优势逐渐凸显: 能 解决光敏剂溶解性、 “聚集淬灭 ”效应、 肿瘤富集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等多种问题。 此外, 线 粒体靶向的光敏剂能直接引起肿瘤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 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 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LD H)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 合成 方便等优点, 已广泛用于药物/基因传递以及无机 ‑生物复合材 料。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米复合体, 在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 中, 一方面通过靶向肿瘤 线粒体, 引起线 粒体氧化应激, 另一方面介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焦 亡, 共同提高肿瘤 细胞免疫原性死 亡, 在治疗原发肿瘤的同时, 有效抑制远端肿瘤生长 。 [0006]为达此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 术方案: [000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 层状双氢氧化物 ‑酞菁锌纳 米复合体, 所述纳 米 复合体由表面阳离子特性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材料和光敏剂酞菁锌(ZnPc)制备,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381942 A 3
专利 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酞菁锌纳米复合体的方法及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5:25:5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2 M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28827.3-201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pdf
GB 9706.226-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6部分:脑电图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pdf
GB-T 36466-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风险评估实施指南.pdf
GB-T 29999-2013 铜矿山酸性废水综合处理规范.pdf
DB 6505-T 169—2023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服务规范 哈密市.pdf
GB-T 18801-2022 空气净化器.pdf
YD-T 3982-2021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冷却液体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
T-ZBDIA 0001—2020 多功能装配式铝合金门窗系统.pdf
信通院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0年.pdf
GB-T 16296.1-2018 声学 测听方法 第1部分:纯音气导和骨导测听法.pdf
DB37-T 4646.2—2023 公共数据 数据治理规范 第2部分:数据清洗比对 山东省.pdf
T-CSTM 00411—2021 化学试剂 苯甲醇.pdf
GB-T 36629.1-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读写机具安全技术要求.pdf
SN-T 0761.1-2011 进出口危险品打火机检验规程.pdf
GB-T 20848-2017 系泊链.pdf
ISOIEC 42001-2023.pdf
GB-T 23007-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pdf
ISO 27701-2019 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要求中文版.pdf
CSA 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合规控制验证框架.pdf
GB-T 26540-2022 墙体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复合保温板.pdf
1
/
3
12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1.2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