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_11. 020 C 0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拔罐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art 5:Cupping therapy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709.5—2008 前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贴敷;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第14部分:体;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鼻针; 第17部分:口唇针; 第18部分:腹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一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5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树中、刘清国、张晓莲、王富春、刘兵、谭奇纹、陈少宗。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葛宝和、刘一凡、杨佃会、田丽莉、李艳梅、马玉侠、孟宪忠、张彤、刘晶。 GB/T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拔罐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标准适用于拔罐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1709.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 GB/T21709.7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7部分:皮肤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3. 1 拔罐 cupping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穴或体表的一定部 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3.2 火罐 utensil for firecupping 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3 水罐utensil for liquid cupping 水罐是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 4 抽气罐utensil for air-extracting cupping 用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个抽气装置构成并通过抽吸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5 针罐法needle-cupping 针罐法是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罐具 壁应擦拭干净。常用罐的种类参见附录A。 4.1.2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1 GB/T21709.5—2008 4.1.3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1.4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4.1.5消毒 4.1.5.1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 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 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 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4.1.5.2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 刺部位消毒。 4.1.5.3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4.2施术方法 4.2.1吸拔方法 4.2.1.1火罐 4.2.1.1.1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 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1.2投火法 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人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1.3贴棉法 将直径1cm~2cm的95%乙醇棉片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2水罐 4.2.1.2.1水煮法 将竹罐放人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min~3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干 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然后 轻按罐具30s左右,令其吸牢。 4.2.1.2.2蒸汽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汽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 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min~3min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3抽气罐 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 4.2.1.4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4.2.2应用方法 4.2.2.1单纯拔罐法 4.2.2.1.1闪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拨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 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4.2.2.1.2留罐 留罐时间可参见附录B。 2 GB/T21709.5—2008 4.2.2. 1.3走罐 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拨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 肤紫红为度,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4.2.2.1.4排罐 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4.2.2.2针罐法 4.2.2.2.1留针拔罐 在毫针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置后起罐、起针。留置时间可参见附录B。 4.2.2.2.2出针拔罐 在出针后,立即于该部位拔罐,留置后起罐,起罐后再用消毒棉球将拔罐处擦净。 4.2.2.2.3刺络拔罐 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或三棱针挑治后,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 净血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三棱针的技术操作规范见GB/T21709.4的规定,皮肤 针的技术操作规范见GB/T21709.7的规定。 4.2.3起罐方法 4.2.3.1一般罐 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 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4.2.3.2抽气罐 提起抽气罐上方的塞帽使空气注人罐内,罐具即可脱落。也可用一般罐的起罐方法起罐 4.2.3.3水(药)罐 为防止罐内有残留水(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4.3施术后处理 4.3.1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恢复正常皮色, 皆是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予处理。 4.3.2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 日内自可消退。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 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 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用拔罐治疗疮痛,起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5注意事项 5.1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 5.2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5.3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 拨罐方法。 5.4若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碰触针柄而造成损伤。 5.5使用电罐、磁罐时,应注意询问病人是否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体,有佩带者应禁用。 5.6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5.7拔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 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 3
GB-T 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 拔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3 02:23: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