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方标准
f二、王程地质测绘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DB21/TI564. 12 -2007
主编单位: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
批准部门:辽宁省建设厅
施行H期2008年01月12日
2007 ?尤阳
1总则
1.0.1 为统一工程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确保工程地质测
绘的质量,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
地质测绘。
1. O. 2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在选抨场址、初步勘察阶段进行。
其任务是调查研究与 I业和民用建筑有关的地貌、地质现象:划
分地质单元体;研究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影响;分析场地的工
程地质条件和问题,对场地和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
评价;为场地的设计规划、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以及为进&步勘
探、试验和专门'性的勘察工作提供依据。
1. 0.3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
工程特点确定,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准确可靠。对已有的
资料应详细搜集、综合分析,对场地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应
卓点进行研究。
1. O. 4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
家和本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ω
2 准备工作
2. 0.1 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勘察任务书或勘察纲要,应重点
了解工程的特征及技术要求,搜集和研究资料,踏勘及编写测绘
纲要等。
2.0.2 勘察任务书或勘察纲要是编制测绘纲要的重要依据
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充分了解设计内容、意罔、工程特点
及技术要求,以便 j主要求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2. O. 3 搜集并研究下列资料:
1 测医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和陆摄、航片、卫片及判释资
料。
• 328 •
2 测区范围内及附近的地质图、地貌图、构造地质图、矿
产分布图、地质剖面图及其文字说明。应着重研究地貌、岩性、
地质构造及活动断裂的迹象等。
3 测区范围内及附近的各种线路、桥梁、 J"1ft建筑及水利
工程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并研究各种土的工程性质及特征,了
解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及发育程度。
4 地下水的主要类塑、补给来源、埋藏深度、排槛条件、
变化规律和岩土的渗透性及水质分析资料。
5 区域气温、气臣、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蒸发量
和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冻结深度。
6 7j(系分布图及水位、流速、流量、流域商积、径流系数
与动态、洪水淹没范围等资料。
7 当地的建筑经验,已有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类型和埋深,
采用的承载 )J,建筑物的变化情况、沉降观测资料等。
8 当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 7度时,应搜集了解
断裂活动与地主运的关系和在历史地震中造成的震害 O
2.0.4 野外踏勘前应着重判释航片、卫片,有条件时,应
通过假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密度分割进行解释判定,并{故镶嵌复照
图和影像略图。
2. O. 5 野外踏勘的工作重点如下:
1 根据地形或航片镶嵌复照圈,在测区范围内按国定的路
线进行踏勘,以不重复的路线穿越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及不
良地质作用有代表性的地段。
2 应选择露头良好、岩层层次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野
外地质剖面。
3 搜集有关洪水及淹没范围等方面的资料。
4 了解测~的交通、经济、气候、食宿等条件 c
2. O. 6 测绘纲要的内容应包括任务的来掠与特点,地质与
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任务要求,工作量,测绘
范围,测绘方法,现~绘精度,应查明的主要问题,工作计划及实
. 329 •
施步骤,拟提交的资料,人员组织及安全措施等。
3 野外工作
3.1 一般规寇
3.1.1 工程地质古~~绘野外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描述与工程有
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并按既定精度清绘工程地质图。
3.1.2 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按如下要求进行:
1 影响正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阶段及其分布范围。
2 工程建设引起的工程地质作用可能影响的范围。
3 对查明测区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单元等问题有重要意
义的邻近地段。
4 在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 7度及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
可适当扩大范围。
3.1.3 工程地质测绘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l 丁,程地质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必须大于或等于测绘
精度比例尺。成国时在图上或报告书中应标明测绘精度比例尺。
2 各种测绘精度比例尺的工程地质阁,其主要测绘对象在
图上的允许误差应小于 2mmo
3 工程地质图的精度应与测绘比例尺的精度相适应。图上
宽度大于 2mm的地质现象应尽量描绘;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地
质单元体(如泉、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均应测绘;
图上不足 2mm的地质现象,应扩大比例尺表示。
3.1.4 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比例尺和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
例尺,可根据勘察阶段、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t程特点及
场地的规梗确应。一般采用 1:1∞0-1: 10000; 可付性研究阶段
可采用 1: 5000 - 1 : 25∞0;初步勘察阶段呵采用 1:2000-
1:5000; 详细勘察阶段可采用 1:500或1:1000 0当需要解决某
一特殊问题时,测绘精度比例尺可适 4放大。
• 330 •
3.1.5 工程地质测绘应实测地层岩性剖面,选择标志层,
编制地质柱状图并确定填图单位 n当测区已有地质柱状图时,应
进行野外核对。
3.1.6 实测地层岩'性剖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比例尺应为测绘平面图的 2-5倍。对工程有重要意义的
夹层当其不够制罔尺寸时,可扩大表示或用符号表示。
2 宜穿越测区内全部(或主要的)地层,剖面线方向应和
岩层走向垂直 c
3 剖面线所选择在露头良好、岩层出露齐全、构造清晰的
地段,剖雨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岩层走向。~露头不连续w:地层的
连续性受到破坏时,日 IJ适当布置人工露头,亦可在不同地段测量
剖面,但应保证剖面连接的正确,必要时可在测区外选择能代表
1ru~区地层的地段测量剖面。
4 实测剖面的允许因面误差为 3-5mm,测量时在实地沿
线应标注编号。
5 实i则地层岩性剖面时,厚度大于 2m的岩层应单独编录。
有特殊意义的岩)豆、标准层、软弱夹层均应单独分层士
6 实削剖面时,应注意标准层的选择和填图单位的划分,
尽量系统采集轩磊、化石标本,必要时应做鉴立足。
3.1.7 地』呈现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纠要求:
l 每个地质单元休均应有观测点。观测点应布置在地质构
造线、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天然及人
工剖面、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岩溶洞穴、地貌变化处及不
良地质作用分布处。
2 观测点间的距离在平面上应作适当的控制,在王程地质
图上控制距离以 2-5cm为宜,也可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并
结合工程的影响适当加密或放宽,避免出现盲区。
3 xJ\!.测点应尽量利用夭然和人工露头,但当露头不佳,特
别是在进行大比例尺的测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
勘探工作。条件适宜时,可进行工程物探。
. 331 .
3.1.8 地质观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1 填写点号、日期、地点、天气和工作者;
2 定位和勾绘草图;
3 观测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貌形态 3
4 绘制素描图、示意圈及拍摄照片;
5 采样。
3.1.9 地质观测点按 F述要求描述:
1 描述顺序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
不良地质作用及其他。对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应详细描述。
2 野外描述必须与填绘的地质现象(或内容)相符舍。
3 必须注意观测点之间的观察,必要时可在现场进行路线
描述,并勾绘路线示意图。
4 产状表示方法可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但同一工程应
统一。
5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必须有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观测
点应统一编号。
3.1.10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和勾绘草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定位方法应根据测绘精度比例尺确定。当测绘精度比例
尺等于和大于 1:25∞0时,可用目测法;等于 1:1但阔的或 1:50∞
时, -lif采用半仪器法,对重要观测点应用仪器法测定;当等于或
大于1:2000时,应用仪器法。
2 地质界线在现场用铅笔勾绘。各作业组接图部分的地质
界线应统→,镶接图幅时应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地段核实勾绘。
3 有条件时应利用航片、卫片的解释成果进行调绘。
3.1.11 素描图、示意图的绘制和照片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素描图及示意图应突出表示主要的地质内容并注明位置、
名称、比例尺及方向;
2 拍摄照片时应记录编号、地质点号及其主要内容、拍摄
方向及比例尺标志。
. 332 •
3.1.12 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l 采集的标本应有系统性和代表性;
2 岩石标本的规格一般不小于 6cmx4cm x 2cm,化石标本
应尽可能保持原样,其他试样按有关规定执行;
3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编录整理。
3.2 地层岩性
3.2.1 地层岩性的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综合分层并确定填图单位;
2 确定各地层的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正常层序、接触
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3 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
4 描述各层岩性。
3.2.2 工程地质测绘的分层和填图单位,应根据测绘精度
比例尺的要求按地质时代、成囚类型、岩性或岩组的工程地质特
性确定。按成因类型和岩组进行分居时应定出各层地质时代。
3.2.3 按地质时代分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I 地质时代的分层最小单位宜根据搜集资料的详细程度确
定:
2 当搜集资料的分层单位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在测区
内按相对时代分层;
3 当按本条第一款分层时,分层编号办法应符合《中国地
层指南》要求,当按本条第二款进行分层和编号时应予以注明。
3.2.4 岩石和
DB21-T 1564.12-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26 23:39: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