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07.060 CCS D 14 备案号: 青 DB63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2021 - 06 - 30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63/T 1933—2021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技术设计 .......................................................................... 2 6 系统设备 .......................................................................... 7 7 野外测量工作 ..................................................................... 10 8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 14 9 资料推断解释 ..................................................................... 16 10 成果报告编写与提交 .............................................................. 18 附录 A (资料性) 无人机航空磁测工作设计编写提纲 ................................... 20 附录 B (资料性) 无人机航空磁测记录表 ............................................. 23 附录 C (规范性) 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及地磁正常场校正 ............................. 31 参考文献 ............................................................................ 38 I DB63/T 193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地质测绘地理信息院、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股 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彤、马立华、孟军海、殷兴青、马金忠、熊文博、李战业、黄申硕、马龙、 丛晓明、陈丰田。 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1933—2021 引 言 近年来无人机航空磁测已经成为航空物探领域的重要技术分支之一。该方法以无人机为搭载平台, 具有高效、灵活、低风险,以及高数据准确性、低噪声水平、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已经在我国能源、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无人机航磁技术是在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 0142-2010)发布后才开始进入快速研究、研发与应用阶段的,为规范该 方法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应用水平,广泛征求了能源、地质、水文、 工程、交通、航空物探等有关高校、科研和生产部门的意见,结合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寒特点,依据目前 航空磁测技术水平,编制了本标准。 III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磁测的技术设计、系统设备、测量飞行与野外工作、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资料推断解释与图件编制、成果报告编写与提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础地质调查,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中硬架安装方式的 无人机航空磁测工作,其他目的的无人机航空磁测工作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4499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DZ/T 0071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142-2010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人机 unmannedaerial vehicle(UAV) 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带任务载荷的不载人航空器。 3.2 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UAV aeromagnetic system 以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航空磁力仪为测量设备的地磁场强度模量值获取系统。 3.3 无人机航空磁测 UAV aeromagnetic total field survey 使用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测量地磁场强度模量值的航空磁测。 3.4 控制站 control station 用于实现任务规划、链路控制、飞行控制、航空磁测系统控制、航迹显示、参数显示和航空磁测系 统信息显示,以及记录和分发等功能的设备。设置在地面的控制站称为地面控制站。 3.5 数据链 data link 实现控制站与无人机(包括机载航空磁测设备)之间数据收发和跟踪定位的设备。控制站到无人机 的上行链路传输遥控指令或数据,无人机到控制站的下行链路传输遥测数据和航空磁测系统信息。 1 DB63/T 1933—2021 3.6 飞行仿真 flight simulation 无人机驾驶员在地面利用仿真模拟器进行的仿真模拟测试手段。 4 总则 4.1 通过开展无人机航空磁测工作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磁测数据,根据岩(矿)石磁性差异并结合地质、 矿产、物探、化探、钻探和遥感等资料,对航空磁测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推断解释,用于基础地 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油气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研究。 4.2 无人机航磁测量可分为地球磁场总强度绝对值测量(T)、地球磁场相对测量(ΔT)和地球磁场 梯度测量,目前无人机航空磁测工作主要采用地球磁场总强度绝对值测量(T)。 4.3 用于航空磁测的无人机系统应配备远程测控系统,具备自主飞行能力;具备 4 级风力(8 m/s) 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的能力。 4.4 无人机航磁测量应使用灵敏度优于±0.01 nT 的航磁测量系统,以获取高质量的航磁测量数据。 4.5 磁探头采用硬架方式安装时应进行无人机磁场补偿,补偿精度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4.6 测控站架设位置应满足无人机远程测控的通视要求;飞行测量前应进行航空磁测系统静态测试、 测线规划、飞行仿真、放飞检查等工作,以保证飞行安全和测量质量。 5 技术设计 5.1 资料收集与踏勘 5.1.1 资料收集与分析 编写技术设计前,应充分收集下列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为测区范围的确定与 布置、测线规划、地面测控站和磁日变基站选址等工作提供依据,主要包括: a) 测区、邻区或其他条件相似地区与目的任务相关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等资料; b) 测区地形地貌、高大障碍物分布情况、交通、气象和人文等资料; c) 测区内可用于航迹规划和飞行仿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 其他资料。 5.1.2 现场踏勘 技术设计编制前,宜前往工作区进行现场踏勘,对以下内容进行概略了解,主要包括: a) 测量区域空域管理相关部门、空中禁区、作业机场、夜航条件、无人机作业保障条件; b) 测区交通条件、测控站布置条件、气候变化及生活保障等; c) 根据已知资料了解、采集危险点坐标。 5.2 测区范围确定 5.2.1 测区选择原则 无人机航空磁测测区选择要保证其完整性,专属性矿产、油气根据特性分别选择,测区选择时应遵 循以下原则: a) 区域性和综合性无人机航空磁测测区,应保证构造单元和异常的完整性; b) 专属性矿产无人机航空磁测测区,应选择在与目标矿产有关的成矿远景区带内,应包括部分邻 近典型已知矿床; c) 油气无人机航空磁测测区,应选在寻找油气资源的远景区内。 5.2.2 测区范围确定原则 无人机航空磁测测区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结合地形地貌、测控方法、通视情况等 综合确定,并保持边界尽量规则,范围确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量要求,结合测区的地质、矿产及以往的物化遥工作程度等因素综合确 定; b) 测区范围应大于解决的地质任务所涉及的范围; 2 DB63/T 1933—2021 c) d) e) 5.3 5.3.1 5.3.2 5.3.3 5.3.4 测区范围应结合地形地貌、限制飞行区域分布情况、危险点及无人机机动性能情况综合确定; 测区范围应结合测控方法、测控站布置、通视及覆盖情况确定; 测区边界应尽量规则,与相邻高精度或同精度测量的测区重复 2 条~3 条测线距的宽度;测线 两端应与相邻高精度或同精度测量的测区原则上重复 1 km~2 km。以保证相邻测区工作成果 的拼接完整性。 测区分区及分区范围 测线长度大于无人机系统测控半径或无人机作业半径时,可将测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分区。 测区地形情况差异较大时,可根据地形切割程度合理划分分区。 可根据一个测区的不同区段地质构造走向或多数已知矿带走向的变化情况合理划分分区。 应根据以上分区原则统一规划分区,分区形态应尽量规则减少的角点数,以提高测量效

pdf文档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933-2021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3:53: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