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1045 36.2
(22)申请日 2021.12.12
(73)专利权人 中海油 (广东) 安全健康科技有限
责任公司
地址 524057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鸡嘴山
路
专利权人 中海油安全技 术服务有限公司湛
江分公司
中海油安全技 术服务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吴功果 何四海 张林 张其军
罗明辉 李岗 吴开锦 罗文伟
吕劲 王信才 安珑雨 蔡鹏
(51)Int.Cl.
C12M 1/00(2006.01)
C12M 1/24(2006.01)
C12M 1/08(2006.01)C12M 1/107(2006.01)
C12M 1/38(2006.01)
C12M 1/36(2006.01)
B01D 53/84(2006.01)
B01D 53/6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煤烟气再利用
的微藻养殖系统, 包括: 养殖房, 其内设有暖气管
路、 二氧化碳主管及微藻养殖仓; 处理后煤烟气
主管路, 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除尘装置、
风机、 脱水装置、 冷却降温装置及二氧化碳储气
仓, 二氧化碳储气仓的出气管路与二氧化碳主管
连接; 处理后煤烟气旁路, 其与暖气管路连通, 并
与除尘装置的进口前侧的处理后煤烟气主管路
的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藻养殖系统将
经过处理后煤烟气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微
藻养殖的碳源, 将处理后的低温煤烟气的剩余热
量作为微藻养殖中所需供暖热量使用, 充分利用
处理后煤烟气提供微藻养殖所需条件, 实现了煤
烟气再利用技 术与微藻养殖技 术的结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16786087 U
2022.06.21
CN 216786087 U
1.一种基于 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养殖房, 所述养殖房为可让光线照入的透 明房, 其内设有暖气管路、 二氧化碳主管及微
藻养殖仓; 所述微藻养殖仓为透明结构, 所述微藻养殖仓上设有 带有阀门的营养液进 管、 二
氧化碳补充管及换气管, 所述 二氧化碳补充管与所述 二氧化碳主管连接;
处理后煤烟气主管路, 所述煤烟气主管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除尘装置、 风机、 脱
水装置、 冷却降温装置及二氧化碳储气仓, 所述二氧化碳储气仓的出气管路与所述二氧化
碳主管连接, 可将二氧化 碳送入所述 二氧化碳主管内;
处理后煤烟气旁路, 所述处理后煤烟气旁路包括进气旁路和出气旁路, 所述进气旁路
的进口端和所述出气旁路的出口端与所述除尘装置的进口前侧的所述处理后煤烟气主管
路的管道连接, 所述进气旁路的进口端位于所述出气旁路的出口端前侧; 所述进气旁路上
设有阀门, 所述进气旁路的出 口端与所述暖气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暖气管路的出 口端
与所述出气旁路的进口端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气管
路呈蛇形 管路的方式盘布于所述养殖房的内墙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藻养
殖仓由架体支撑, 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上 的仓体及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仓体上 的仓盖; 所
述仓体的内腔注有微藻养殖液; 所述营养液进管、 所述二氧化碳补充管及所述换气管固定
于所述仓 盖上, 所述营养液进管、 所述 二氧化碳补充管的出口端伸入到所述仓体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仓体 内腔为
跑道池结构, 其内部中央位置设有不与仓体内侧 壁接触的隔板, 所述仓体内腔设有液体推
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上
安装有多个所述 微藻养殖仓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房
内分布有 多个安装有所述 微藻养殖仓的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
碳储气仓的出口端设有调压器, 所述二氧化碳储气 仓的出气管路上还设有为外界其它系统
供气的带阀门的出气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
碳储气仓和所述 二氧化碳主管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缓冲罐。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86087 U
2一种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减排与微藻养殖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煤烟气再利
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 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 2060年达
到碳中和。 2019年中国生产端人均排放7.28吨二氧化碳、 消费端人均排放6.41吨二氧化碳,
1900年至2019年中国人均累计排放157.39吨二氧化碳。 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
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 收。
[0003]微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类水体中和土壤、 岩石表面,
是地球上将二氧化碳与无机氮转化为有机物效率最高、 规模最大 的一类光合微生物, 是地
球大气层中氧气的最初来源。
[0004]微藻光合作用效率是高等植物的10倍以上, 科学家的估算, 为1名宇航员提供氧气
需要种植13 到15平方米的高等 植物, 而只需培 养1立方米的藻类即可获得同样当量的氧气。
[0005]在地质史上, 微藻的繁荣是形成现代化石能源的基础, 可以说远古时代掩埋地下
的微藻支撑了 现代石油化工体系。 在未来, 人类或将 基于微藻培养构建新型循环经济体系,
通过微藻生物炼制获得生物能源、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 精细化学品和健康医药产品的同时,
实现碳与氮的循环利用, 解决温室气体和工业污染物排 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0006]微藻的生产(利用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的性能)是全球实现
碳中和的主要技术之一。 煤烟气 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热量, 目前有很多关于煤烟气再
利用的技术, 如果能够将煤烟气 中经过处理后收集的二氧化碳与微藻养殖技术相结合, 同
时将处理后的低温煤烟气的剩余热量作为微藻养殖中所需供暖热量使用, 充分利用处理后
煤烟气提供微藻养殖所需条件, 实现节 能减排与微藻养殖技术的结合, 达到节 能减排的目
的。
发明内容
[0007]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将经过处理后的煤烟气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与微藻养殖技术相结合, 同时将处理后的低温煤烟气的剩余热量作为微藻养殖中所需供暖
热量使用, 充分利用处理后煤烟气提供微藻养殖所需条件的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
系统, 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基于 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包括:
[0010]养殖房, 所述养殖房为可让光线照入的透明房, 其内设有暖气管路、 二氧化碳主管
及微藻养殖仓; 所述微藻养殖仓为透明结构, 所述微藻养殖仓上设有带有阀门的营养液进
管、 二氧化 碳补充管及换气管, 所述 二氧化碳补充管与所述 二氧化碳主管连接;
[0011]处理后煤烟气主管路, 所述煤烟气主管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除尘装置、 风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786087 U
3
专利 一种基于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3:06: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