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66163.8
(22)申请日 2022.06.14
(71)申请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
29号
(72)发明人 谭慧俊 唐学斌 黄河峡 汪昆
秦源 李灿民 李方波 谢景斌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专利代理师 张弛
(51)Int.Cl.
G06F 30/15(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20(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模拟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外流耦合的
实验台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拟边界层泄流与亚声
速外流耦合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本发 明通过设计
两路入口互不相干、 试验 段具有强耦合作用的管
道, 分别模拟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外流, 通过调
整实验台边界层发展段流道型面构型或调整实
验台出口压力, 可以模拟不同来流边界层厚度以
及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
外流耦合作用的流动机理。 本设计方法设计出的
亚声速实验台结构简单, 试验 段入口流动参数均
匀, 能够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准确模拟出亚声
速流场, 为开展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外流耦合机
理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 行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4996851 A
2022.09.02
CN 114996851 A
1.一种模拟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外流耦合作用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1).设置两路管道, 根据实验模型确定两路管道基本构型; 每路管道均包括依次延伸
的入口段、 整流段、 收缩段、 边界层发展段、 试验段、 转接段;
(2).为使试验段入口上游流场发展一致, 两路管道试验段入口截面上游管道几何尺寸
一致;
(3).根据实验室已有真空气源抽吸能力、 实验时长以及试验段马赫数确定管道喉道面
积;
(4).将喉道形状与尺寸确定后, 在保证两路管道互不相干的约束条件下, 确定实验台
入口段、 整流段和收缩段几何形状与尺寸; 入口段
曲线方程 为:
ρ2=a2cos(2 θ )
其中, ρ 为曲线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 θ为曲线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 a为曲线特征参数,
点A与点B为当θ 取值范围为(7π )/8~(5 π )/4时曲线的端点; 入口段BC段曲线方程 为:
y=‑1×10‑5x5‑4×10‑7x4‑0.0005x3‑0.3628x2‑121.79x‑15871x∈[ ‑872.4,‑577.0]
其中, x为流向坐标, y为法向坐标, 下同; 当x= ‑872.4、 x= ‑577.0时, 由BC段曲线方程
确定点B、 C法向坐标y值; 整流段为平直段, 收缩段DE段曲线方程 为:
y=‑1.447×10‑9x7‑4.32×10‑6x6‑5.522×10‑3x5‑3.919x4‑1668x3‑4.257×105x2‑6.032
×107x‑3.662×109x∈[‑459,‑400];
当x=‑459、 x=‑400时, 由DE段曲线方程确定点D、 E法向坐标y值, 由此得到入口段、 整
流段和收缩段对称面上壁 面型线;
(5).步骤(4)将各段曲线函数确定后, 将 收缩段DE曲线以喉道截面轮廓线为引导线进
行扫掠形成管道曲面, 由此 得到收缩段对称面下壁 面型线LM;
(6).以步骤(5)得到的收缩段入口轮廓为基准, 沿曲线DCB进行扫掠, 随后以扫掠得到
的管道终截面轮廓为基准, A ⌒B沿此终截面进 行扫掠, 最 终得到入口段和整流段型面, 进而
得到入口段和整流段对称面下壁 面型线IJKL;
(7).为消除壁面黏性效应的影响, 调整边界层发展段上壁面沿流向扩 张角以保证主流
区域内流向马赫数分布一致, 根据实验具体要求设置边界层发展段沿流向长度, 由此得到
边界层发展段对称面型线, 边界层发展段对称面型线为上壁面型线EF及下壁面型线MN, 随
后以喉道截面轮廓为基准, 沿边界层发展段对称面型线进行扫掠, 得到边界层发展段管道
型面;
(8).两路管道中, 部分气流经过实验模型从一路管道流入另一路管道, 因此实验模型
入口下游一路管道气流流量有所减小, 另一路管道试验段出 口流量有所增加; 根据上述流
量变化规律, 对实验 模型入口下游一路管道试验段进行 型面迭代优化设计;
(9).另一路管道试验段有流量注入, 且管道内流动为亚声速流动, 因此为避免对实验
模型出口上游流场产生影响, 该另一路管道试验段上壁面在某点X'处增大上壁面扩张角
度, 在另一路管道试验段与 实验模型出口相交的下游某点Y'处壁面扩张角转为0.3 °, 随后
在点X'和点Y'处对 上壁面进 行倒圆处理; 上壁面倒圆处理后, 在实验模 型出口上游1.33H处
扩张角由0.3 °逐渐增大至5 °, 在点P1'处扩张角逐渐由5 °减小至0.3 °, 点W'下游壁面扩张角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996851 A
2保持为0.3 °, P1'为点P'沿‑z方向在上壁 面的投影;
(10).将边界层发展段出口截面轮廓线以步骤(8)和(9)得到的试验段对称面型线为引
导线进行扫掠, 得到试验段型面; 试验段对称面型线为上壁面型线FG/F'G'及下壁面型线
NQ/N'Q'; 转接段型面根据试验 段出口截面GQ(G'Q')光滑过渡至流量调节阀入口截面ST(S'
T')得到, 转接段扩张角不大于8 °; 最终得到实验台两路管道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实验台入口来流条件为当地大
气环境, 由试验段 下游真空气源提供负压条件, 驱动气流在试验段达 到实验所要求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实验台实验时长、 试验段尺寸
和试验段气流马赫数受真空气源能力决定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实验台整流段长度不小于2倍
收缩段出口高度, 收缩段收缩比不小于 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试验段型面在保证与 试验段上
下游型面 光滑过渡的条件下根据具体实验 模型进行 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另一路管道试验
段上壁面在点X'处增大 上壁面扩张角度至 5°。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996851 A
3
专利 一种模拟边界层泄流与亚声速外流耦合的实验台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48: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