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93.080.10 P 66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asphalt pavement hot in-place recycling 2012 – 11 – 02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279—2012 目 次 前言 ................................................................................ IX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代号 .............................................................................. 3 5 原路面调查和分析 .................................................................. 3 6 维修对策 .......................................................................... 4 7 材料 .............................................................................. 5 8 配合比设计 ........................................................................ 7 9 就地热再生施工 .................................................................... 7 10 施工质量控制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再生剂指标选择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破损形式选择 ................................................... 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 .............................. 1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配合比设计 ..................................................... 15 I DB35/T 1279—2012 前 言 为指导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设计、试验、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保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 工程质量,在总结近年来福建省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监控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要求编写。 本规程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站、福建省公路 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陈锦辉、卜力平、羡蓓蓓、张超、马子嵘。 II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术语与符号、原路面调查、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 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仅存在浅表轻微病害的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的设计、试 验、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再生层可用作中面层或上面层。 其他等级道路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通过铣刨、开挖等方式获得的旧沥青路面材料。 3.2 沥青路面再生 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 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 3.3 1 DB35/T 1279—2012 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 采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加热、铣刨,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 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 凝土路面再生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分为复拌再生、加铺再生两种。 3.3.1 复拌就地热再生 Remixing Hot In-Place Recycling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比例的再生剂、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经热态拌和、摊 铺、压实成型。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比例一般控制在30%以内。 3.3.2 加铺就地热再生 Repaving Hot In-Place Recycling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 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 3.4 沥青再生剂 Rejuvenating Agent 掺加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 3.5 再生混合料 Recycled Mixture 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6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级配 Gradation of RAP 将烘干至恒重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筛分试验测得的级配。 3.7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矿料级配 Gradation of Aggregate in RAP 用抽提法或者燃烧法除去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旧沥青材料得到的矿料级配。 3.8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级配 Gradation of Recycled Mix 即再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是指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 3.9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配比 Percentage of RAP In Recycled Mix 2 DB35/T 1279—201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占再生混合料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4 符 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 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PCI——路面状况指数。 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5 原路面调查和分析 5.1 一般规定 5.1.1 在就地热再生工程实施之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原路面技术状况、原路面材料、交通量、 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再生设计(再生方式适用与否、再生方式的选择、再生工艺 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5.1.2 拟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进行修复的沥青路面应符合以下条件: a)原路面整体强度满足技术要求; b)原路面病害主要集中在表面层,通过再生施工可得到有效修复; c)原路面再生层回收沥青的25℃针入度不低于20(0.1mm)。 5.1.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再生深度一般为 20mm~50mm。 5.1.4 原路面上有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罩面、碎石封层等罩面的,不适宜直接进行就地热再生。 就地热再生前,应先将其铣刨,或经充分试验分析后,做出针对性的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 5.1.5 5.2 原路面的沥青结合料为特殊改性沥青材料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原路面历史信息调查 5.2.1 一般流程 应收集和评价的信息包括原始设计资料、工程施工资料及养护记录资料。 5.2.2 原始设计资料 设计资料的调查,应该包含初始设计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尤应着重了解路面结构组成及强度、面层 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类型、面层材料组成等信息。 5.2.3 工程施工资料 应收集路面施工所用原材料类型、性质、级配、压实等情况资料,并了解施工与设计之间存在的变 动情况及原因。 3 DB35/T 1279—2012 5.2.4 养护记录资料 收集养护操作的原因、时间、类型、位置、规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材料类型、数量 及应用范围等资料。 如有碎石封层、稀浆封层或微表处、封缝和热塑塑胶类标线需进行特别处理。 5.3 原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 5.3.1 对原路面的技术状况调查评价的指标一般包括: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指标 计算方法参见 JTG H20-2007。 5.3.2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的检测可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 5.3.3 应对原路面技术状况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再生设计提供依据。 5.4 原路面材料性能调查 5.4.1 对原路面 RAP 材料的获取适合采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取样方法和频率参照附录 C 的要求。 5.4.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现场挖掘试坑的方式测定实际的路面结构层状况,并以取出 的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 5.5 交通量调查 5.

pdf文档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279-201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22:51:5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