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MADET/ZZB 0453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双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维科棉纺织有限
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惠芳、孙燕云、刘芙蓉、余涛 、吴鲜鲜、王瑄 、程四新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负责解释。
ZHEJIANG MADET/ZZB 0453 —2018
1 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 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 基本要求、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及贮存、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线密度≥19.7tex的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8—2008 棉本色纱线
GB/T 2910.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
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 /氯化锌法)
GB/T 3292.1 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
GB/T 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CRE法)
GB/T 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FZ/T 01050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 电容式
FZ/T 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 01101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FZ/T 12054—2017 普梳棉与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
GB/T 29862—201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3 产品标示
3.1 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的原料代号 :莱赛尔为: TS,棉为:C,铜氨纤维为: Cu。
3.2 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 ,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
示例: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 19.7tex, 莱赛尔40%,铜氨纤维 30%,棉为 30%,应写
为: TS /Cu/C 40/30/30 19.7tex。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研发
具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打样设备、检测设备 ,并具备设计低成本、低损伤的产品能力。
4.2 原料
采用莱赛尔纤维 、铜氨纤维 、棉纤维 为原料,具体见表 1要求。
ZHEJIANG MADET/ZZB 0453 —2018
2 表1 选用原料指标要求
序号 项目 指标
1 莱赛尔纤维平均长度/mm ≥34
2 莱赛尔纤维细度/dtex ≤1.45
3 莱赛尔纤维强力/cN ≥5.5
4 铜氨纤维平均长度/mm ≥34
5 铜氨纤维细度/dtex ≤1.45
6 铜氨纤维强力/cN ≥3.5
7 棉纤维平均长度/mm ≥27.5
4.3 设备
涡流纺设备配有自调匀整仪和涡流纺走锭机,并采用伺服电机全自动数字控制系统,以智能化的自
动控制达到稳定、高效、优质化生产。
4.4 生产工艺
4.4.1 针对三种纤维的不同性能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预并,再严格按照混纺比进行二并、三并,
调整优化工艺进行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纱。
4.4.2 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性指标见表 2。
表2 关键指标要求
序号 序号 指标
1 梳棉工序纤维长度损伤/ % ≤6.0
2 生条重量不匀率/ % ≤1.2
4.4.3 车间温度与相对湿度指标要求应相对稳定,梳棉车间 要求:温度:(20 ~30)℃,相对湿度:
(50~65)%;涡流纺车间 要求:温度:(20 ~35)℃,相对湿度: (40~55)%。
4.5 检验检测能力
4.5.1 具备原料的品质检验:长度、细度、强力、回潮率、成熟度品级、含杂率、短绒率 等指标项目
的检验检测能力。
4.5.2 具备成品质量检验:线密度、强力、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棉节等指标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
5 技术要求
质量指标应按照表 3要求执行。
表3 质量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线密度偏差率/ % ±1.5
线密度变异系数 CV/% ≤1.5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 ≤14.5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 ≤14.5
ZHEJIANG MADET/ZZB 0453 —2018
3 表3 (续)
项目 指标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11.0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 CV/% ≤10.0
千米细节(- 50%)/个/km ≤30
千米粗节(+50%) /个/km ≤80
千米棉结(+200% )/个/km ≤110
十万米纱疵/ (个/105m) ≤12
纤维含量/ % 符合GB/T 29862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6.2 取样规定
按批次抽样,具体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 5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子数小于表 5中规
定的筒子数,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
表4 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本色混纺纱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的规定
项目 筒子数/个 每筒试验次数 总次数
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 20 1 20
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20 5 100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纱疵(粗节、细节、棉结) 10 1 10
十万米纱疵 6 1 1
注: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可进行在线产
品取样,具体取样规定见FZ/T 12054— 2017附录 A,但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则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
6.3 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
摇取绞纱长度应按 GB/T 4743—2009 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 1,线密度采用程序
3。100 m 纱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参照 FZ/T 12054—2017附录B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应将烘干后的
绞纱折算至 100 m质量,并按式( 1)计算:
100×−=
dd
mm mD
.................................... (1)
式中:
D——线密度偏差率, %;
m——“100 m”试样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 g) ;
md——“100 m ”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 g)。
6.4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
ZHEJIANG MADE
T-ZZB 0453—2018 涡流纺莱赛尔、棉、铜氨纤维混纺本色纱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3:47上传分享